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詞選及習作上
READINGS IN TZU (WITH WRITING PRACTICE) (1) 
開課學期
97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系  
授課教師
劉少雄 
課號
CHIN2017 
課程識別碼
101 37401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5,6(12:20~14:10) 
上課地點
文演講廳 
備註
群組必修B三門必選一門。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7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詞之為體,鏗鏘曼妙,屬配合音樂而能歌唱的詩。詞為宋代的代表文學,具有幽隱深微的本質,其寫景言情最能表現一種輕靈細緻、陰柔婉約之美。本課程以選讀唐宋名家詞為主,希望同學透過對不同時代、題材、風格、流派的作品之研讀,了解詞的演進發展,認識詞體的美感特質,並在賞讀之餘,學習寫作,以體察古人之用心,豐富一己對中國文字聲情與詞情之美的體認。

教科書或教材:
一、鄭騫編註:《詞選》,台北: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。
二、龍沐勛編:《唐宋詞格律》,台北:里仁書局。
三、劉少雄:《讀寫之間─學詞講義》,台北:里仁書局。
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擬依時序選讀名家名篇。上學期講授內容包括唐五代民間與文人詞、花間詞、南唐二主詞、馮晏歐詞、柳永詞、東坡詞及秦(觀)晏(幾道)詞等;下學期,講授南渡三家詞(李清照、朱敦儒、陳與義)、周邦彥與典雅派詞(姜夔、吳文英等)、辛棄疾與豪放派詞(張孝祥、陸游等)和元調詞(蔣捷、劉秉忠)等。講授重點在精讀文本,兼顧內外緣因素,剖析其文辭技巧、內容意境,並時就相關詞篇詞風作比較之論述。至於習作部分,則編有專著,指導同學填詞之門徑;由分辨四聲到造句構篇,循序漸進,教導同學認知各項創作準則,並要求同學依作業單之設計學習寫作。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五 08:00~12:00 備註: 同學請先Email和老師約定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張璋、黃畬編:《全唐五代詞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。
唐圭璋編:《全宋詞》,臺北:文光出版社,1978。
蕭繼宗評點校注:《花間集》,臺北:學生書局,1977。
唐圭璋箋注:《宋詞三百首箋注》,臺北:中華書局,1979。
鄭騫編:《詞選》,臺北: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,1995。
汪中注釋:《新譯宋詞三百首》,臺北:三民書局,1977。
咱郁B編:《唐宋詞選釋》,臺北:木鐸出版社,1981。
唐圭璋編:《詞話叢編》,臺北:新文豐出版公司,1988。
滕咸惠校注:《人間詞話新注》,臺北:里仁書局,1986。
龍沐勛編:《唐宋詞定律》,臺北:華正書局,1979。
王熙元、陳滿銘等編:《詞林韻藻》,臺北:學生書局,1978。
張相: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,臺北:中華書局,1978。
饒宗頤:《詞集考》,北京:中華書局,1992。
薛礪若:《宋詞通論》,臺北:臺灣開明書店,1980。
楊海明:《唐宋詞史》,淮陽:江蘇古籍出版社,1987。
劉若愚著,王貴苓譯:《北宋六大詞家》,臺北: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86。
孫康宜著,李奭學譯:《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》,臺北:聯經出版公司,1994。
龍沐勛:《倚聲學》(《詞學十講》),臺北:里仁書局,1996。
夏承燾:《唐宋詞欣賞》,臺北:文津出版社,1983。
吳熊和:《唐宋詞通論》,杭州:浙江古籍出版社,1985。
劉永濟:《詞論》,臺北:龍田出版社,1982。
劉永濟:《微睇室說詞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7。
繆鉞:《詩詞散論》,臺北:臺灣開明書店,1977。
鄭騫:《景午叢編》,臺北:中華書局,1972。
葉嘉瑩:《迦陵談詞》,臺北:三民書局,1997。
葉嘉瑩:《中國詞學的現代觀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88。
葉嘉瑩:《唐宋名家詞賞析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1988。
繆鉞、葉嘉瑩:《靈谿詞說》,臺北:正中書局,1993。
吳宏一主編:《宋詞賞析─曉風殘月》,臺北:時報文化公司,1992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作業 
40% 
一份,約三至四題─測驗讀詞析詞的能力 
2. 
期末考試 
40% 
詞句詮釋、詞篇賞析─考核分析歸納的能力 
3. 
寫作練習 
20% 
上學期學寫小令,下學期創作中調、長調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